岭南,是上虞南部一个偏远的高山乡村,通往那里的公交车每天只有廖廖几个班次。我必定在清晨6点坐上这趟连接我与那里的29名孩子、3名保教人员的“幸福班车”,在一路青山绿水中蜿蜒近两个小时,开启我快乐而充实的一天。
今天是我第6次踏进岭南乡中心幼儿园的大门,园门口的大樟树依然伸展着茂盛的枝叶欢迎我。“这次孩子和老师们有没有新的变化呢?”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……
“朱老师,早上好!欢迎你来到我们幼儿园!”刚进幼儿园,耳边就响起了脆生生的问候。循声望去,只见可爱的小丫,正弯着90度的腰,在教室门口迎候我呢!我赶紧回了这个小精灵同样隆重的鞠躬礼,还奖励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。原来,他们如此用心地回应了我前一次来时向老师们提出的建议:“让我们的孩子彬彬有礼,从清晨的第一声问候开始。”
迈入活动室,孩子们都在投入地摆弄区角里的游戏材料。我也像往常一样,一本笔记本、一支笔、一部相机,安静地开启一个上午的观察记录。我欣喜地看到,一个小纸杯成了女孩手中给娃娃喂奶的奶瓶,也成了男孩手里的军火装置,还成了一个小歌星的话筒;一组纸杯还成了孩子们探索垒高的材料。但同时,我发现孩子们摆弄材料的居多,推进游戏情境的很少。下一阶段,老师们要创设更多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主题,以推进他们游戏水平的提高……我一边观察、一边思考、一边快速地记录,或眼疾手快拍摄小视频。
上次来园时,我了解到该园新园舍正在建设,今年9月才能投入使用,孩子们目前在小学教室中暂时过渡。由于现有设施都是按小学生的标准设置的,生活活动开展起来较为艰难,老师组织也都是“大一统”,并未关注到其中蕴含的学习价值。在我的建议下,学校特别为幼儿园的孩子们新建了两个矮水池,采购了足够数量的餐具,还新招聘了一位保育员。有了这些支撑,我再以示范观摩、集中研讨相结合的方式,帮助老师们梳理符合当下实际情况的一日生活流程。短短两个月里,岭南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就迅速穿越到了“新时代”!
这次,孩子们呈现出的生活活动完全是自主有序的。孩子们能非常娴熟地运用“六步法”洗手,知道人少的时候不用排队等候;他们自由地结伴在大樟树下玩游戏,看小蚂蚁来来往往,看野花竞相开放;午餐时学会了自己取餐,自己整理餐桌,餐后还可以和小伙伴玩喜欢的游戏。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,了解自己的需求,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,并在自我服务中,培养了生活能力。
这些可喜的变化实在令人欣慰!
到了中午,孩子们都入睡了,我与老师们利用短暂的时间开始了集中研讨。我首先把一上午的所见所想与老师们交流,并提出了建议。老师们也畅所欲言,表达自己的看法。大家共同回顾上一阶段的工作情况,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。针对有价值的问题,我们深入地分析原因,讨论解决策略。
这一次,我和老师们共同聚焦上午混龄生活活动中我观察到的一个典型案例,借此分析探讨混龄互动中老师的介入技巧。
热烈的讨论一直持续到孩子们午睡起床,老师们还意犹未尽。这种以实际问题为核心的教学研讨活动,让老师们学会了在实践中不断反思,从而提升了他们的教育理念,也让他们的教育行为更加有效了。
下午,我被孩子们牵引着,来到岭南最美的山林公园散步:品流水叮咚,看飞鸟私语,听风吹着叶子细碎的歌声……大山里的孩子们,就像山谷里的小花小草,铆足了劲儿,在春天里尽情地快乐着。
“老师,这种花什么时候开呢?”小文把我拉到一簇蕨类植物跟前问道。我知道它应该是不开花的。但还没等我回应,一个男孩就说:“这是草,草是不会开花的!”小文马上反驳说:“我看到它有花苞了!”大家都好奇地围了过来,顺着她手指的地方,我果然看到了那细细的、嫩嫩的,蜷曲在一起的红褐色“花苞”,像紧握着的婴儿的小手。“有花苞就是会开花的!”小文噘着小嘴“抗议”道。望着孩子较真的模样,我真想为这大自然里的“活教材”点赞!
当我们要离开的时候,小文还在默默地注视着那个可爱的“花苞”,仿佛在虔诚地祈祷着花开。我的内心也绿意葱茏起来,不由得吹响了随身携带的青笛。
我该走了。走出大院,抬眼望见那趟“幸福班车”正徐徐驶进站台,我迈着轻快的步伐向它走去。透过车窗,岭南乡中心幼儿园的新园舍像极了一朵七彩花,盛开在这连绵叠翠的青山深处,我的心里升腾起无限欢喜来。也许没人记得,曾有这样一位幼儿教师晨来暮归,但我依然自豪——我是幼儿教师!行走在支教的路上,我要尽情播撒爱的种子,让每个孩子都像花儿一样盛开在教育的春天里!
